半夜起来上网,看到了这则消息,说漳州财贸学校的一座少女读书、手捧鸽子的雕塑,被一些学生解读成了“读书顶个鸟用”,甚至还上了微博,让校方很无语。
学校里的雕塑,都是用来励志的。看这座雕塑吧,艺术家创作的原来寓意,是说通过学习可以翱翔在自由的蓝天。但现在被解读成“读书顶个鸟用”。别说校方无语,我也挺无语的。可在无语的同时,我还是佩服学生的想像力。记得以前有句广告语,说什么如果没有联想,世界将会变成啥样。也就这个大概意思吧。确实不敢想像,没有联想世界是个啥样子。
雕塑之所以是个艺术,也就是要让人产生联想,从而起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作用,起到个潜移默化教育的意义,而这样一座立意挺好的作品,却被学生歪解,这能全怪学生思想歪吗?
联想也要有联想的基础,必有关联的东西。这个歪解,也肯定有内在的联系,起码提出了个问题:读书顶个鸟用?你说不对,那么读书到底顶个什么用呢?这个问题能让更多的人产生联想,我看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说起读书,现在的人们都重视的不行,可读书到底要干什么?顶什么用?这个问题也许没多少人想过,甚至觉得想这问题都有点多余和幼稚。这让我想起以前常说的一个故事,一个有知识的人见到放羊的孩子那段精彩对话:放羊干什么?卖钱。卖钱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孩子。生孩子干什么?放羊。这段对话,好象也挺有教育意义,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可读书改变后的命运是什么?把这段对话让放羊的孩子来问会怎样?读书干什么?考学。考学干什么?找个好工作。找好工作干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娶个好媳妇。娶个好媳妇干什么?生个好孩子。生个好孩子干什么?好好上学。
如果从生存来看,放羊的孩子和读书的孩子有什么不同呢?
古时人们念书,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便有了洞房花烛夜、金榜提名时之说。旧社会人们要读书,是因为“旧社会不认字,稀里糊涂受人欺”,因而便有老一辈的人奋起读书,只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文革后恢复高考,也出现了读书热,为了建设四化做有文化的人。现在我们的家长,都在为孩子报这个班那个班,逼着孩子要读好书要优秀,如果你说是为了国家做栋梁之材,该被人看成是怪物了吧?以前有“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之说,后来又“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困惑,现在拼爹、官二代、富二代的现实。这样的变迁,产生个读书顶个鸟用的联想,难道还奇怪吗?
现实让家长现实,不敢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路匆忙的象填鸭似的让孩子速长,所以教育成了产业,读书成了手段,竞争成了目标,生存成了需要。不优秀就要被淘汰,不读书就没有好饭碗,在这种压力下,人生变成了短跑比赛,孩子从出生就象上了生产线,从组装、更新硬件、更新软件到运行都被数据库牵着,这种失去自我的人生幸福何在?乐趣何在?目的何在?
读书顶个鸟用?肯定不对,可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想想,不顶个鸟用那应该顶个什么用呢?


手 机 :杨经理:13722288210
公司电话:0312-4319166
Q Q :541114682
邮 箱:ok@qyhbds.com
此上内容由曲阳县汉博雕塑有限公司整理,如需参考,请联系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