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四书·大学》
纵观古今中外大学发展史,无不注重校园环境教化育人的重要作用。校园环境是一种特定的空间设计,其构筑并丰富着校园的文化空间。校园文化空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积淀了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雕塑是校园环境中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立体艺术形式,以其突出的视觉艺术效应对校园空间文化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是文化与艺术的重要载体,装饰校园空间并形成视觉焦点,与周围的环境空间、建筑空间形成视觉场,通过美的形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 校园雕塑的内容
根据不同性质,校园内雕塑大体上包括以下内容。
1.1 纪念性雕塑
纪念性雕塑以纪念校园重大事件或校园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事件为主题,包括具体和抽象的人物塑像。此类雕塑往往成为控制环境的主体。人物雕塑包括在学校教育建设过程中有杰出贡献者、与专业学科相关的知名人士以及概念性的抽象意义上的人物。
1.2 寓意雕塑
即以雕塑形态表达一个特定含义的作品,用来传递校园内具有特殊意义的室外空间。例如,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的“孺子牛”,是一座已失前蹄而又正奋然跃起的铁雕(图3),寓意中国知识分子的人生理念。西北民族学院的仿古铜圆雕“飞天”(图4),由2个凌空起舞的飞天组成,古朴典雅,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寓意西北民族学院位于丝绸之路古道上,有着相当深厚的文化积淀。
1.3 装饰性雕塑
指除以上二种以外,以装饰性形式创造或烘托所在环境主体气氛的雕塑,具有雕塑范畴的基本共性,但因其装饰性特质又与一般性的雕塑有所区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装饰性雕塑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直接体现人们审美行为,其造型特点是趋于具象,强调主体对客体上的感受,注重艺术规律和形式法则的运用和思想化的抒情,在校园中也较为常见,往往设置在休闲空间中以反映校园生活为主,例如学习、运动、交谈、遐思、娱乐和散步。如清华大学题为“悟”的雕塑(图5)。此外还包括一些具有趣味性和观赏性的雕塑小品,如动植物雕塑等。
就现代艺术特性而言,完全的理清或者截然的划分是不妥当的,在此只对校园雕塑的内容作简要划分以便说明。事实上,她们的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
2 校园环境空间中雕塑艺术的功能
雕塑在校园环境中的功能表现为信息的传递。环境空间中的信息传递方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传递,即传达信息,使人们获得一定的信息,从而具有相互交往的基础;其次为沟通,即通过共享信息沟通认识,实现校园的多种信息的交往,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沟通的方式包括视觉因素的直接作用、各种媒介的引导等;再次是重构,即通过交往、沟通,实现对校园空间环境认识的升华,使校园空间环境具有意义,满足人们发展的需求。
2.1 校园历史文脉的提炼
“优美的景观需要在时间中成熟,随着时间的转移,历史痕迹积累起来,于是形体与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1]空间环境作为文化生活的载体,其各种形体要素所涵盖的文化意义经过历史的积淀,逐渐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历史文脉。
雕塑作为反映或记载人类历史文化表现的一种形式和校园环境中重要的景观语汇,尤其是纪念性的雕塑,往往体现了该校的历史、文化和风格,是学校精神的标志,也是历史进程的缩影。如位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中的雕塑苑内的艺术墙,即为纪念已故校长墨菲(Franklin Murphy)而建,上文中提及国内各大学以创校名人为题材的雕塑也不少。
2.2 校园环境空间的认知与文化引导
人们对于空间的认知是通过空间所具有的标志性,使人们获得深刻的印象,加强对空间的认知和理解。发挥空间对人所具有的教育意义和潜能是校园环境空间建设之意义所在。“一个有教育意义的环境在于充满有用的信息,历历在目,引人注意和探索,特别在人们一时无事在身的时刻如正在散步或在等候,在一个学习的环境里,是交替发生的。……”[2]在众多空间要素中,要使人能够在大量信息包围下而不迷失,必须使校园空间中的诸多要素趋于有序、空间结构清晰。
不同的学校文化赋予校园空间的雕塑不同的信息意义,使空间具有可识别性和象征意义。雕塑增加了校园空间的凝聚力,作为校园特定空间标志性景观因素的同时也是校园环境空间的重要节点,她使校园具有清晰的空间结构,人们在其中获得一种归属感。
3 雕塑艺术与校园环境空间设计
由于校园雕塑置放环境和欣赏对象的特殊性,使其有了异于其它雕塑的特质,从这个方面来讲,探讨其设计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就显得尤为必要。
3.1 校园雕塑题材的选择
校园雕塑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雕塑与环境的形式统一,而且要考虑雕塑与所在环境空间的内在文化的一致性。校园中存在着各种不同功能的室外空间,成功的校园雕塑应与它所处的空间环境形成一个有序的整体,所选择的题材应考虑校园的性质及环境的特殊性,表达特定环境中的价值取向等各种文化内涵。
雕塑题材还可以根据对特定价值的认同和推崇来决定,如法学院对公平、正义、责任的追求,理工学院对科学、求实、创新的肯定,艺术学院对人文、理想、开放、自由、美好、创造的向往等。此外,对世界观的尊重,也是雕塑的主题,如和平、自由、民主、平等、智慧等。
3.2 雕塑的选址与校园环境布局
“雕塑作品可以摆在各种不同的地点,例如建筑物前面的广场、台阶栏杆、神龛等等,雕塑作品的内容和题材也可随多种多样的地点和建筑的性质而有无穷的变化……”[3]。校园雕塑的选址首先要考虑其具体环境是否适合雕塑的设置,在环境需求的情况下,综合考虑校园总体规划中的诸多因素,包括校园不同的功能分区以及水景、地形、建筑、植物、道路、广场等自然因素和人工环境,因地制宜创造良好人文景观氛围。
雕塑是光影的艺术,空间朝向对于校园雕塑的光影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自然界的阳光能够增强雕塑的表现力。因此,在设置雕塑时应考虑太阳的入射角,使雕塑能有良好的光影变化。例如,斯坦福大学在1985年落成的坎特罗丹雕塑苑(The B.Gerald Cantor RodinSculpture Garden)中,我们可以见到“地狱门”雕塑(图8)坐北朝南,宛如建筑般的雕塑终日沐浴阳光,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光线对其的作用不可忽略。
任何空间艺术都有它自己的最佳视角,校园雕塑也不例外。常见的校园雕塑与观赏人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上。其造型也会随着人们视点的变动而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因而必然存在着最佳视角。在确定雕塑的选址时,应该把最佳视角安排在人流较多的方向,并在雕塑周围做一些必要的建筑和绿化处理,以便引导人流至最佳视角。
3.3 校园雕塑的背景、尺度、造型与色彩
背景指雕塑主要视点后的景象,雕塑和背景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个好的背景能够有效衬托雕塑的形象。校园建筑、构筑物和植物等为雕塑常见的背景。对于单调的雕塑环境空间,植物有助于消除单调感;而有碍观赏的雕塑环境,也可通过背景植物、墙面或其他地景的合理利用将其屏障在视线之外。在利用构筑物作为雕塑的背景时,应使其形式与雕塑有一定的联系,如墙面的装饰材料与雕塑材质的对比统一。
雕塑的尺度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视觉舒适度。这种视觉舒适度,实际上是人们视觉感受的物质世界在心理上的反映。尺度建立在雕塑与校园环境整体美感的基础上,根据雕塑表现主题的需要而确定,纪念性雕塑可适当加大尺度。同时,雕塑所处的环境空间的规模也是决定其尺度的重要因素。校园环境相对城市而言规模较小,多数雕塑应以亲人尺度为宜,拉近人与雕塑的距离,使人更容易地接近雕塑,打破生活与艺术的隔离。在建筑周围环境拥挤的校园,可考虑把雕塑与具有使用功能的设施如座椅等结合,让雕塑融入学生的生活,产生一种参与的愉悦。
校园的雕塑造型应该具有多样性,具象、意象或抽象均可以采用。造型的材料也应突破一贯性,体现多样性。但因校园在一定时段人流的瞬时增加特性,道路的交点及建筑出入口的雕塑造型不宜过于繁杂,应尽量简练,轮廓清晰。


手 机 :杨经理:13722288210
公司电话:0312-4319166
Q Q :541114682
邮 箱:ok@qyhbds.com
此上内容由曲阳县汉博雕塑有限公司整理,如需参考,请联系管理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