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著名雕塑家关根伸夫认为:“雕塑是赋予环境以生气的工具,一件作品如果不与环境相结合,本身艺术性在高,也毫无意义。”也就是说,雕塑作品大多是为某一特定环境制作的,一方面雕塑形式受环境因素的制约,另一方面雕塑又作用于环境,并使环境和雕塑共生出新的景观。高校校园雕塑是针对雕塑所依附的环境因素而言,是在校园这一特定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基于师生为主要受众群体的艺术形似,它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行为,更是带有直接的文化意味,对师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激发探求心理的作用,同时传承特定的历史、文化气息。正因为如此,它具有区别于城市景观雕塑的独特造型语意传达要求和特征。
高校校园雕塑造型语意传达的要求
(一)高校文化环境对雕塑造型语意传达的要求方面高等教育有着自己的办学规律,也有着相近的办学目标,因此各高校之间自然存在着诸多的相似性,共同享有共性文化语境下拥有别于其他场所的、又具有自身享有场所鲜明特色的、相似的校园雕塑造型语意。大学作为育人的场所,雕塑承载教化功能,通过物化的形态来激励师生学校、探求真知。无论是写实手法,还是运用抽象的几何符号,校园雕塑要传达出求知、劝学和哲理等激励、积极性的造型语意。如中山大学的孙中山雕像、清华大学的闻一多雕像和湖南大学的毛泽东雕像等纪念性雕塑,能够很好的起到励志的作用。另一方面尽管大学的校园文化多有共性,但不同高校的校园文化又各具特色。在大学共性文化语境下创作的雕塑适合于所有的校园环境,但却不能成为某个学府的专属。因此,那些具有深厚历史渊源和鲜明办学特点的高校,校园雕塑的差异性造型语意设计能够成为学校的识别标志,强化学校的文化特征。有人将北大和清华个性的文化反差总结为:激进抗争与踏实肯干的反差。正所谓激情的北大,严谨的清华。
北大被称为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圣地,是中国近现代文化进程中的人文地标,是中国学术思想汇聚之地,本身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是北大的传统,无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还是1981年中国男排第一次冲出亚洲时,北大学术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亦或1984年国庆游行北大标语“小平你好”等等,大有“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责任感和思想的风向标。北大具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气质。
清华被誉为实干家和工程师的摇篮。清华大学是为洗雪国耻、效法美国教育而开办的,前身是清华学堂。主要是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在技术领域硕果累累。
手 机 :杨经理:13722288210
公司电话:0312-4319166
Q Q :541114682 81637358
邮 箱:ok@qyhbds.com
此上内容由曲阳县汉博雕塑有限公司整理,如需参考,请联系管理员。